周日上午,被同業吵醒,說:<東森的獨家消息,楊傳廣在美國中風過世!>,讓我的睡意全消,第一個念頭是:楊老師,不是說好要專訪嗎?怎麼不等一等呢?
從小,<亞洲鐵人>的名號就如雷貫耳,當時還是學生的我,對國內的田徑各項紀錄倒背如流,楊傳廣在羅馬奧運創下的世界紀錄,以及和美國人Johnson場上是戰友、場下是朋友的故事,是我當時的課外讀物之一,國中時在一次運動會的場合,終於見到這位傳奇人物,在當時還不知道誰是我的偶像的年代,覺得好感動,因為我終於親眼見到以為永遠只能在電視紀錄片,和報章雜誌照片上才見得到的人,那種興奮,就像看到了偶像!
高中時代,一邊顧著籃球隊的練習,還得顧著課業,國文老師有一次告訴我,我可以走記者這條路,當時的作文,我寫下了:<如果我是記者,我第一個要訪問的就是楊傳廣!>
很順利地,從新聞研究所畢業,服完兵役,真的進了媒體,當起了記者,只是沒有分配到當初自認為應該可以去的體育路線,但我要專訪鐵人的念頭從來沒斷過,歷經了雜誌和幾家電視台,即使中間歷經過不到半年的體育報紙,但長官就是不給我機會,只因為在他們眼中,我不是專業的體育記者。
因為昔日同事的力邀,終於進入到專業的體育電視台,加上一系列的台灣體壇傳奇人物的單元製作,讓我有機會開始接觸這些小時候的運動偶像,只是不管約了誰,做好了那一個老運動員的單元,楊傳廣始終是我心中的首選,不過我們就是沒法約好時間,因為他不是在高雄,就是不在國內,唯一一次說定的時間,就是在一月初的那通電話,當時的他在回左營的火車上,他說:<我最近會到美國一趟,大概過年前會回來,等我回來,我會和你約時間,你放心,這次一定會約成!>,就這樣,我放心地等他從美國回來,等著實現小時候的願望…。
結果,這個願望還是沒有實現,楊傳廣沒有和我約到,他先一步走了,我只能用我手上早已準備多時的資料畫面,在沒有他最近的畫面和身影之下,用一則接近三分鐘的新聞悼念他。但這成為了我從事新聞工作近十五年來,唯一的遺憾…。如今只能遙望遠方,心中默默地說:<楊老師,您好走!>
或許,此時的我,應該用更多、更專注的心力,去介紹更多台灣的傳奇運動員…。